学校简介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创于1953年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浙江中医学院成立,2000年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来校视察指导,先后四次对学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六十余年办学过程中,学校秉承“求本远志”校训,形成了“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理念、“求真、求实”校风和“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精神。
学校现有滨文校区和富春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下设20个二级学院(教学单位),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等3所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附属杭州市中医院、附属省立同德医院、附属温州市中医院、附属宁波市中医院等4所同质化管理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5200余人、学历留学生8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名中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等一大批专家学者。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入选浙江省登峰学科建设计划,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计划。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000强中列779位(中医药院校第二位),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和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53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4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CCMP》《浙江临床医学》3种学术期刊。
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的高校,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设了中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等医学类及相关本科专业34个。拥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和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
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与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开展战略合作,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浙江中医药大学富阳研究院等7个地方研究院,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专家工作站等一批校地合作平台。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先后与美国、英国、捷克、日本等5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60多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有2所孔子学院、1所海外分校、4个海外中医药中心、1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
进入新发展阶段,学校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积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滨文校区和富春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下设20个二级学院(教学单位),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等3所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附属杭州市中医院、附属省立同德医院、附属温州市中医院、附属宁波市中医院等4所同质化管理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5200余人、学历留学生8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名中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等一大批专家学者。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入选浙江省登峰学科建设计划,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计划。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000强中列779位(中医药院校第二位),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和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53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4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CCMP》《浙江临床医学》3种学术期刊。
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的高校,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设了中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等医学类及相关本科专业34个。拥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和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
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与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开展战略合作,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浙江中医药大学富阳研究院等7个地方研究院,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专家工作站等一批校地合作平台。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先后与美国、英国、捷克、日本等5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60多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有2所孔子学院、1所海外分校、4个海外中医药中心、1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
进入新发展阶段,学校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积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奖学金设置
学生在校期间可申请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学校设立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復元·卓越”奖学金、“康恩贝”自强奖学金等各类社会奖助学金。
困难生资助办法
按照国家政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学校专门设立资助经费专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出国(境)等发展性资助、爱心基金及各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等途径获得资助。多途径奖助学体系使资助育人工作得到充分保障。
学校食堂
学校宿舍
新生入学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校内(校外)学生公寓住宿。住宿费按学年收取,4人间(带卫生间)收费标准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每人每年1600元,6人间(带卫生间)收费标准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每人每年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