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学院成立于1978年,2002年升格为高职学院。2006年与青海省邮电学校整合。2015年建成省级重点高职院校。2018年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2019年建成全国200所之一的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是西北地区唯一入围的建筑类院校。2020年获评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首家“节水型高校”、青海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大功集体。2021年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获批青海省“双高”建设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建成省级“平安示范校园”。2022年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高质量通过省级“双高”校终期验收。优质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届高职组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赛项,推动“数字住建”转型,大幅提升办学影响力。教师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赛项中荣获三等奖,实现我省在该赛项的零突破。
学院现有在校生45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55%以上。学生获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奖项110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人社部首届“三区三州”职业技能大赛金牌1项、青海省职业技能大赛金牌1项。现有教职工268人,其中专任教师233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8.71%。培育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1名、青海省杰出校长1名,首届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1人。1支团队入围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培育建设单位,拥有省内高职院校唯一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青海省昆仑英才项目之领军人才1人、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3人、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学院开设覆盖建筑通信两大行业的30个专业,紧跟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步伐,围绕生态立省战略,近年来新增水利水电、环境工程等人才紧缺型专业6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双高”专业群2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2023 年入选省级重点 (特色)专业3 个、省级产教融合实验实训基地 4个。以高质量专业供给凸显办学特色。牵头成立青海建筑通信职教集团,入围第二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和120余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搭建融合发展平台,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家,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
学院是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校46年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为青海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万余人,培训专技人员18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保持在90%以上,培养的毕业生占青海省建筑、通信行业80%以上,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被美誉为“青海建筑通信行业黄埔军校”。
学院现有在校生45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55%以上。学生获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奖项110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人社部首届“三区三州”职业技能大赛金牌1项、青海省职业技能大赛金牌1项。现有教职工268人,其中专任教师233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8.71%。培育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1名、青海省杰出校长1名,首届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1人。1支团队入围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培育建设单位,拥有省内高职院校唯一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青海省昆仑英才项目之领军人才1人、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3人、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学院开设覆盖建筑通信两大行业的30个专业,紧跟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步伐,围绕生态立省战略,近年来新增水利水电、环境工程等人才紧缺型专业6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双高”专业群2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2023 年入选省级重点 (特色)专业3 个、省级产教融合实验实训基地 4个。以高质量专业供给凸显办学特色。牵头成立青海建筑通信职教集团,入围第二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和120余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搭建融合发展平台,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家,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
学院是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校46年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为青海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万余人,培训专技人员18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保持在90%以上,培养的毕业生占青海省建筑、通信行业80%以上,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被美誉为“青海建筑通信行业黄埔军校”。
奖学金设置
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 (一)奖学金资助体系 1.学院设有中高职“国家奖学金”,中职奖励额为每人每年6000元;高职奖励额为每人每年8000元; 2.学院设有高职“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额为每人每年5000元; 3.学院设有高职“小岛奖学金”,奖励额为每人每年2000元; 4.学院设有“校级奖学金”,每学期评选一次,奖励学生占班级人数的15%,甲等奖学金每人每学期300元,乙等奖学金每人每学期200元、单项奖学金每人每学期100元; 5.学院设有“优秀新生奖助学金”,奖助金额设定为3000元、2000元、1000元三个等次; 6.学院对中职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教科书费等政策。 (二)助学金资助体系 1.学院设有国家助学金、退役士兵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应届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勤工助学等资助体系; 2.针对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资助相关政策应助尽助,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平均3300元; 3.退役士兵复学或入学后取得学籍并在校就读的,根据相关规定可申请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3300元;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生源地贷款相关规定可申请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额度可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贷款金额最高为16000元; 5.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行求职补贴政策,每人一次性补贴1000元; 6.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定勤工俭学岗位,完成工作考核后每人每月发放补助300元。
困难生资助办法
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较为完善的助学体系:1.学院设有“国家助学金”,对高职(专科)学生分三个档次,资助额分别为每人每年4000元、3000元、2000元;中职学生资助额为每人每年1500元。 2.学院有贫困学生月补助,对贫困学生每月给予适当困难补助。 ?xml:namespace>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规定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4.学院对中职学生实行免学费、免教材政策。5.针对三江源地区的中职学生国家实行三江源奖补政策,在校生一、二年级每人每学年享受6500元,三年级学生每人每学年享受5500元。 6.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行求职补贴政策,每人一次性补贴900元
学校食堂
学院设有多个食堂,还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了清真食堂。
学校宿舍
学校对食宿安全管理有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科学化的管理程序,住宿实行由专人负责的标准公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