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区间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经过83年辛勤耕耘,学校已发展成为学科专业齐全、规模结构合理、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学校是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甘肃省文明校园。
办学历史 河西学院发端于1941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1958年成立张掖师范学院,1959年改办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恢复张掖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原张掖农校和张掖地区职业中专并入;2001年升本改制为河西学院;2014年原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市人民医院并入,建成了以师、农、医三大民生学科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战略区位 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服务区域主要面向河西走廊、甘肃及新疆、青海、内蒙、宁夏四个周边省区,战略地位重要,地域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禀赋深厚,办学育人空间广阔。
办学定位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坚持“做足河西文章,产出特色成果,建强丝路名校”的发展目标,践行“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治校理念,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河西地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和高等教育沿丝绸之路向西开放的前沿基地。
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面积71.2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6.0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65.57万册,电子图书191.04万册;学校拥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学术交流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智慧就业中心、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敦煌文化传承创新中心等教学科研和文化活动场馆。有两所附属医院,其中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祁连人才”工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213人,专任教师总数1190人,教授212人,副教授47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4.1%。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甘肃省“园丁奖”12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22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9人、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2人。学校聘请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任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学科专业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现有6个甘肃省重点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数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农业、旅游管理等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72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64个,覆盖11个学科门类,形成“教师教育、生态农业、医疗卫生、应用文理、工程技术”五大学科集群。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
教育教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科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20个二级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10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5人,留学生14人。持续实施“本科教学卓越计划”,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和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6项;有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83年来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3.7万人,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形成了“政治可靠、专业扎实、为人朴实、工作踏实”的“一靠三实”育人品牌,涌现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他们在基础教育、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及各条战线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现有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研究中心、河西史地与文化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服务平台30个,省级科研团队4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近五年,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项目等48项,国家部委和省级项目245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56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70部,发表论文4286篇,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专利奖、社科成果奖175项,授权发明专利52项。学校扎根河西,立足地方,在支教援疆、乡村振兴、玉米制种、祁连山生态保护、河西历史、教师教育、旅游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服务社会能力与社会贡献率不断提升。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合作交流空间。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开展“2+2”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与国立新西兰理工所属维特利亚理工学院开展“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先后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的专家学者140余人来校工作,有3人获得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设有中西亚青年国际学院;学校被授予“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
对口支援 学校坚持借力发展和自身发力有机结合,是教育部确定的复旦大学对口支援高校。2013年来,两校真诚合作,在师资培养、学术交流合作、干部挂职、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交流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大密度、高水平”的工作格局和“对口支援+”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2022年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高校,得到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帮扶支持,在干部挂职、教师访学进修、本科生联合培养、师范专业“一对一”帮扶建设、教学科研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2024年,首批75名联合培养本科生已到两校顺利开展学习。
支教援疆 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高站位谋划部署,15年坚持不懈持续推动人才援疆工作,已派出32批12736名师范生赴新疆进行顶岗实习支教,有力地支援了新疆的发展;实施“千人进疆就业计划”,13429名毕业生到新疆就业创业,学校获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高校、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为提高新疆基础教育水平、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站在新起点,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按照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作出的“强校工程”战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河西大学而努力奋斗!
办学历史 河西学院发端于1941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1958年成立张掖师范学院,1959年改办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恢复张掖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原张掖农校和张掖地区职业中专并入;2001年升本改制为河西学院;2014年原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市人民医院并入,建成了以师、农、医三大民生学科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战略区位 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服务区域主要面向河西走廊、甘肃及新疆、青海、内蒙、宁夏四个周边省区,战略地位重要,地域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禀赋深厚,办学育人空间广阔。
办学定位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坚持“做足河西文章,产出特色成果,建强丝路名校”的发展目标,践行“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治校理念,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河西地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和高等教育沿丝绸之路向西开放的前沿基地。
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面积71.2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6.0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65.57万册,电子图书191.04万册;学校拥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学术交流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智慧就业中心、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敦煌文化传承创新中心等教学科研和文化活动场馆。有两所附属医院,其中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祁连人才”工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213人,专任教师总数1190人,教授212人,副教授47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4.1%。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甘肃省“园丁奖”12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22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9人、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2人。学校聘请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任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学科专业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现有6个甘肃省重点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数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农业、旅游管理等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72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64个,覆盖11个学科门类,形成“教师教育、生态农业、医疗卫生、应用文理、工程技术”五大学科集群。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
教育教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科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20个二级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10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5人,留学生14人。持续实施“本科教学卓越计划”,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和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6项;有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83年来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3.7万人,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形成了“政治可靠、专业扎实、为人朴实、工作踏实”的“一靠三实”育人品牌,涌现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他们在基础教育、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及各条战线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现有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研究中心、河西史地与文化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服务平台30个,省级科研团队4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近五年,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项目等48项,国家部委和省级项目245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56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70部,发表论文4286篇,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专利奖、社科成果奖175项,授权发明专利52项。学校扎根河西,立足地方,在支教援疆、乡村振兴、玉米制种、祁连山生态保护、河西历史、教师教育、旅游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服务社会能力与社会贡献率不断提升。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合作交流空间。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开展“2+2”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与国立新西兰理工所属维特利亚理工学院开展“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先后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的专家学者140余人来校工作,有3人获得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设有中西亚青年国际学院;学校被授予“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
对口支援 学校坚持借力发展和自身发力有机结合,是教育部确定的复旦大学对口支援高校。2013年来,两校真诚合作,在师资培养、学术交流合作、干部挂职、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交流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大密度、高水平”的工作格局和“对口支援+”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2022年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高校,得到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帮扶支持,在干部挂职、教师访学进修、本科生联合培养、师范专业“一对一”帮扶建设、教学科研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2024年,首批75名联合培养本科生已到两校顺利开展学习。
支教援疆 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高站位谋划部署,15年坚持不懈持续推动人才援疆工作,已派出32批12736名师范生赴新疆进行顶岗实习支教,有力地支援了新疆的发展;实施“千人进疆就业计划”,13429名毕业生到新疆就业创业,学校获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高校、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为提高新疆基础教育水平、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站在新起点,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按照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作出的“强校工程”战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河西大学而努力奋斗!
奖学金设置
河西学院2020年学生奖助学金设置类别等级金额名额或比例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名额评选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名额评选国家助学金一等4300元/年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经费评定二等3300元/年三等2300元/年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2000元/年30名浩廉奖学金2000元/年二年级及以上学生人数的5‰单项奖学金(7类)200-8000元/年考研奖学金500-2000元/年校长奖学金一等2000元/年根据学校下达的经费评选二等1000元/年詠仪奖学金4000元/年5名
困难生资助办法
河西学院2020年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措施1. 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按时足额交纳学费的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可暂缓交纳学费,先办理入校手续,后根据本人困难程度给予相应资助。2. 国家助学金面向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名额以省教育厅当年分配我校的名额为准,平均资助标准每生每年3300元。3.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面向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学费、住宿费)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每生每年贷款额度不高于8000元。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补贴。由学生或家长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中心申请办理。4. 临时困难补助学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遇到突发性特殊困难,不能维持正常的学习生活时,可申请享受临时困难补助。5. 学费减免对个别家庭经济条件极差,确实无力交纳学费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申请减免部分学费。6. 勤工助学学校广泛建立勤工助学基地,积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为经济困难学生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目前,全校有勤工助学岗位700多个。7. 社会资助学校积极拓展渠道,寻求社会资助。
学校食堂
我校学生食堂现有七个大餐厅,20个标准饮食加工部,4个风味小吃加工销售点。设有6个熟食销售商业品网点,20节风味特色小吃柜台。另有清真食堂2个。餐厅共有餐桌850张,座位4120个,食堂总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厨房厨具价值100万元,可供1.5万人就餐。按照省教育厅标准化食堂要求,餐厅统一管理,餐具统一集中消毒,工作人员挂牌上岗,物资统一定点采购,饭菜统一定价出售。食堂实行微机化管理,刷卡打饭。目前饭菜品种达到130余种,其中高档饭菜占25%,中档饭菜占55%,低档饭菜占20%,能满足不同地域口味和不同消费层次的就餐需求。
学校宿舍
学生宿舍全部在校园内,安全舒适,住宿条件良好。学校把学生公寓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阵地,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使学生公寓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安全、有序、舒适、文明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