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兰州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优化整合重组路易·艾黎1942年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1958年成立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而成的、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服务城市发展为办学目标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列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校本部、培黎校区、城关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3.3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87亿元。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6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6万余人。学校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面向西部城市发展,助力区域工业经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对标“卓越工程师”“卓越教师”要求,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建成城市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夯基固本,党建立校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获得“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个,培育创建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1个、“样板党支部”5个、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3名,创建甘肃省第一批新时代大中小学“双优”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
立德树人,育才兴校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6个,涵盖工学、教育学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服务城市类、教师教育类、工程技术类三大专业集群。拥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
尊师重教,人才活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137人,其中教授115人、副教授352人、博士213人、硕士646人,兼职博(硕)导师80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1人,硕士研究生423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0人、“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飞天学者”青年学者3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6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2人,陇原青年英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名师5人。
扎根陇原,科研强校 学校现有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甘肃文化翻译中心、路易·艾黎研究中心、兰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等36个研究院(所),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兰州市科普基地2个、高校省级新型智库1个。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等高级别科研项目3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70余篇。先后获得中央宣传部地方优秀外宣品印刷类一等奖、教育部与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甘肃省专利奖等多项奖励。
合作交流,共赢荣校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际校所合作与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37个;与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法国EMBA高等商学院、白俄罗斯格罗德诺扬卡·库帕拉国立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等1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国际教育合作关系,加入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数十家境外及国内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合作关系,2015年学校加入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与省内7所高校建立了教师教育联盟,与全国12所石油高校建立了行业战略联盟,与安宁5所高校建立了战略联盟。2017年被教育部列为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学校,2020年与天津城建大学、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与甘肃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3年加入了大湾区产教联盟、黄河流域大学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弦歌不辍,文化润校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实施新时代文化铸魂工程,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首届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第三批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首批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单位、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当前,全校师生以建设城市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秉承路易·艾黎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确立做大“城市”、做优“教育”、做强“工科”的办学思路,面向西部城市发展,助力区域工业经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城市规划与建设咨询智库、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
学校现有校本部、培黎校区、城关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3.3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87亿元。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6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6万余人。学校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面向西部城市发展,助力区域工业经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对标“卓越工程师”“卓越教师”要求,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建成城市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夯基固本,党建立校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获得“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个,培育创建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1个、“样板党支部”5个、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3名,创建甘肃省第一批新时代大中小学“双优”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
立德树人,育才兴校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6个,涵盖工学、教育学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服务城市类、教师教育类、工程技术类三大专业集群。拥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
尊师重教,人才活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137人,其中教授115人、副教授352人、博士213人、硕士646人,兼职博(硕)导师80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1人,硕士研究生423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0人、“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飞天学者”青年学者3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6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2人,陇原青年英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名师5人。
扎根陇原,科研强校 学校现有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甘肃文化翻译中心、路易·艾黎研究中心、兰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等36个研究院(所),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兰州市科普基地2个、高校省级新型智库1个。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等高级别科研项目3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70余篇。先后获得中央宣传部地方优秀外宣品印刷类一等奖、教育部与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甘肃省专利奖等多项奖励。
合作交流,共赢荣校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际校所合作与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37个;与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法国EMBA高等商学院、白俄罗斯格罗德诺扬卡·库帕拉国立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等1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国际教育合作关系,加入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数十家境外及国内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合作关系,2015年学校加入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与省内7所高校建立了教师教育联盟,与全国12所石油高校建立了行业战略联盟,与安宁5所高校建立了战略联盟。2017年被教育部列为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学校,2020年与天津城建大学、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与甘肃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3年加入了大湾区产教联盟、黄河流域大学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弦歌不辍,文化润校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实施新时代文化铸魂工程,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首届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第三批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首批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单位、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当前,全校师生以建设城市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秉承路易·艾黎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确立做大“城市”、做优“教育”、做强“工科”的办学思路,面向西部城市发展,助力区域工业经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城市规划与建设咨询智库、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
奖学金设置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师范类专业奖学金、非师范类学生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师范类学生专业奖学金评定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等3000元/年,二等2000元/年,三等1100元/年,四等700元/年,受奖比例达45%以上。非师范类学生也享受额度不等的奖学金。2011年全校共发放各类奖学金783.9万元。2012年学校设有优秀新生奖学金,分别为:一等6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
困难生资助办法
学校设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大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评审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及各类社会资助,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评定和发放各类困难补助、生活补贴,支持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11年共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类助学金及生活补助 1285.5万元。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可通过“绿色通道”办理报到注册手续。
学校食堂
学校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