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所地质院校之一。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至2000年划转地方。学校2010年成为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成为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成都理工大学矢志报国、上下求索,风雨兼程、耕耘不辍,为社会培养了近30万名优秀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当中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专家和管理人才,其中有两院院士7人。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成都理工大学现有成都和宜宾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23亩,校舍建筑面积124.3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是读书治学的美好园地。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9169人,其中本科生30389人、研究生8584人。学校设有22个教学学院。另有1所独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校先后入选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科优势特色鲜明,以理工为主,地质、石油、资源、核技术、环境为优势,土木、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管理为特色,经管、文法、外语、艺术、体育等协调发展。学校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个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入选四川省首轮“一流学科”建设行列,6个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行列。
成都理工大学有67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4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含独立招生方向)7个,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2个。学校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高校。拥有各类国家级一流课程17门,各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92门。获得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都理工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现有教职员工3091人,其中教授(级)572人、副教授(级)818人。获国家级人才项目、称号和荣誉235人次,其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人、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光华工程科技奖1人、何梁何利基金奖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IEEE Fellow入选者1人、其他国家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科学探索奖1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5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获省部级人才项目、称号和荣誉574人次。刘宝珺院士担任学校名誉校长。以柔性引进等方式聘请王成善院士、多吉院士、崔鹏院士、胡瑞忠院士等两院院士35名。学校现有4个院士工作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5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成都理工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施科研“一体两翼”战略布局,深入推进“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科学研究计划”(简称“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勇攀科技创新高峰。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有教育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四川省等部省级科技平台38个。学校参与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成功获批碳汇与地质固碳研究部,下设两个中心:地热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固碳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国际大型滑坡研究协会(iRALL)等国际学术组织,承担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DigitalEarth,简称DDE)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宜居地球演化和行星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果,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正刊。学校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地调计划、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等一大批重要项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奖项共计1087项(次),其中国家级奖项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
成都理工大学与成都市在校内共建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馆藏世界知名“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等6万余件标本,被评为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311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95个、电子图书265万册、电子期刊140万册。档案管理达到“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一级”标准。学校主办公开出版发行学术期刊6种,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种、CSCD收录期刊2种、科技核心4种,并与Elsevier合办国际期刊《Ore and Energy Resource Geology》。学校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育廉馆”等平台。
成都理工大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项目等多个国家公派项目实施单位,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18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获批实施英国牛顿基金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英合作项目等国际项目。学校举办四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四川省属高校中首个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学校始终秉持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情怀,坚守开拓创新、科技报国的本色,彰显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担当,为国家、行业、地方建设发展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构筑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产出大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油气勘探、能源开发、矿产勘探、大型水电、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新能源和新材料应用等工程建设,并在旅游与城乡规划、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繁荣、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作为。成理人始终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为国家强盛、社会繁荣、人民幸福贡献着成理力量。
当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新阶段,成都理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部、省、市、校共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平台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优势特色更加显著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成都理工大学矢志报国、上下求索,风雨兼程、耕耘不辍,为社会培养了近30万名优秀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当中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专家和管理人才,其中有两院院士7人。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成都理工大学现有成都和宜宾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23亩,校舍建筑面积124.3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是读书治学的美好园地。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9169人,其中本科生30389人、研究生8584人。学校设有22个教学学院。另有1所独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校先后入选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科优势特色鲜明,以理工为主,地质、石油、资源、核技术、环境为优势,土木、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管理为特色,经管、文法、外语、艺术、体育等协调发展。学校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个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入选四川省首轮“一流学科”建设行列,6个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行列。
成都理工大学有67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4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含独立招生方向)7个,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2个。学校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高校。拥有各类国家级一流课程17门,各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92门。获得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都理工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现有教职员工3091人,其中教授(级)572人、副教授(级)818人。获国家级人才项目、称号和荣誉235人次,其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人、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光华工程科技奖1人、何梁何利基金奖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IEEE Fellow入选者1人、其他国家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科学探索奖1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5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获省部级人才项目、称号和荣誉574人次。刘宝珺院士担任学校名誉校长。以柔性引进等方式聘请王成善院士、多吉院士、崔鹏院士、胡瑞忠院士等两院院士35名。学校现有4个院士工作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5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成都理工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施科研“一体两翼”战略布局,深入推进“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科学研究计划”(简称“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勇攀科技创新高峰。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有教育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四川省等部省级科技平台38个。学校参与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成功获批碳汇与地质固碳研究部,下设两个中心:地热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固碳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国际大型滑坡研究协会(iRALL)等国际学术组织,承担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DigitalEarth,简称DDE)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宜居地球演化和行星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果,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正刊。学校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地调计划、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等一大批重要项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奖项共计1087项(次),其中国家级奖项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
成都理工大学与成都市在校内共建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馆藏世界知名“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等6万余件标本,被评为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311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95个、电子图书265万册、电子期刊140万册。档案管理达到“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一级”标准。学校主办公开出版发行学术期刊6种,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种、CSCD收录期刊2种、科技核心4种,并与Elsevier合办国际期刊《Ore and Energy Resource Geology》。学校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育廉馆”等平台。
成都理工大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项目等多个国家公派项目实施单位,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18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获批实施英国牛顿基金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英合作项目等国际项目。学校举办四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四川省属高校中首个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学校始终秉持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情怀,坚守开拓创新、科技报国的本色,彰显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担当,为国家、行业、地方建设发展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构筑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产出大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油气勘探、能源开发、矿产勘探、大型水电、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新能源和新材料应用等工程建设,并在旅游与城乡规划、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繁荣、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作为。成理人始终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为国家强盛、社会繁荣、人民幸福贡献着成理力量。
当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新阶段,成都理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部、省、市、校共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平台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优势特色更加显著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奖学金设置
奖助学金设置成都理工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坚持“学生为本、育人为先、服务为上”的工作理念,始终把育人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积极贯彻国家各项资助政策,遵循资助与育人并重、管理与教育结合的工作思路,在做好物质支持型资助的同时,积极探索素质发展型资助的新途径,将资助工作纳入学校“通专结合,三提一塑”的人才培养实践,保障各项措施有力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奖、助学金项目本科生奖助学金总计4246万余元,受助学生26000余人次国家奖助学金3360万余元,受助学生18000余人次学校奖助学金800万余元,受助学生7400余人次社会类奖助学金85万余元,受助学生400余人次勤工助学固定岗位1700多个,发放酬金267万余元,受助学生13000余人次特殊困难补助100余人次,24万余元国家奖项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项十佳大学生奖学金十佳大学生奖学金提名奖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院级优秀学生奖学金院级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学习优秀奖社会工作奖文体活动奖科技创新奖社会奖项地球化学人才奖学金海丰奖学金中海达奖学金80级化学类专业校友奖学金青青成长奖学金建业奖学金99众望奖学金07化药奖学金张倬元地质工程专业奖学金刘光鼎地球物理奖学金感恩近现代科学家奖助学金劳雷物探奖学金邓林研究生奖学基金金景福奖学金纬创奖学金任雪峰奖学金朱军奖学金郑书宏律师奖学金致高律师奖学金“环球教育”奖学金奥尔奖学金正田奖学金“法亚外语”奖学金茅台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金中海油大学生助学金学生特殊困难补助校内勤工助学慈善助力成长计划
困难生资助办法
学校食堂
成都校区有4个食堂:香樟、银杏、珙桐、芙蓉
学校宿舍
成理共有29栋学生公寓,珙桐/松林/银杏/香樟/芙蓉,前三为男寝,后二为女寝。所有寝室都有空调,还有独立的卫浴,阳台,储物柜,每栋楼还配备了开水房,洗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