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韶关学院举办高等教育始于1958年创办的韶关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7月,韶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5年创办的韶关大学合并,1990年12月定名为韶关大学;2000年3月,韶关大学与1979年创办的韶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韶关学院;2018年3月,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正式并入学校;2021年1月,学校调整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韶关学院医学院正式并入学校;2021年5月,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一、办学定位
学校以“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将学校建设成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以农学、工学为发展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定位,着力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合作发展”四大发展战略,坚持扎根韶关、立足粤北、服务广东、辐射港澳、面向全国,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0多万人。
二、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总面积2571亩。校本部有韶乐园(主校区)、韩家山、黄田坝等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89.9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93万册。学校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及多个国家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62万人,成人教育学生0.5万人。开设有文、理、工、农、法、管理、艺术、教育、经济、历史、医等11个学科门类,17个二级学院,71个本科专业。
三、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607人,正高级职称129人、副高级职称345人,博士607 人、硕士803人。现有国家督学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10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项目1人。
四、教育教学
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通过IEET认证专业3个、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3门。 拥有省级产业学院4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2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3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院校。学校获全国对分课堂示范校、教育部“2020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获批“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单位。
五、学科科研
学校重点打造教师教育、现代农业、机电装备、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等契合地方发展需要的五大特色学科专业群。有5个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6个市校共建重点(培育)学科、22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构建了“省、市校共建、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建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30个(含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8个。建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近五年,新增纵向科研项目170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新增243项。
六、人才培养
近五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2595项,其中国家级621项,连续3年进入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前100强。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突破10%,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5%左右。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2项、铜奖2项,获省决赛金奖4项、银奖7项;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乡村振兴专题赛企业组金奖;4名学生荣登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榜。学校成功获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首家创新创业对分教研基地”。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七、服务地方
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韶关、清远建设8个教师教育实践创新基地(含2个省级基地),为韶关三区七县全部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县”验收作出积极贡献。与150余个地方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获得产学研合作项目604项,项目经费1.05亿元。探索建立“科技小院”“星火科技服务平台”“蝴蝶兰植物工厂”等高科技助农发展新模式广泛获得好评。充分发挥省市各级人文社科平台(基地)作用,积极开展地方立法研究及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工作。华南教育历史研究工作被《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等媒体广泛报道,多次得到省市领导及关部门充分肯定。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教育部列为内地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高校,被省侨办列为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先后与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50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培养、交流生、交换生、短期研修、短期艺术实践、本升硕等项目36项。每年招收长短期外籍专家教师20多名,每年有100多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
九、党建引领
学校获批1个国家级、11个省级党建示范创建单位。实现“规范化设置管理全覆盖、党员评星定级量化管理全覆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配备全覆盖、党建活动阵地全覆盖”。近年来,获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省级党建课题立项19项,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54项;“百千万”工程和华南教育历史“五平台一精品课”党性教育多维新矩阵两个省级党建品牌建设持续深化,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案例《韶关学院:打造社区党建“红磁场” 实现铸魂育人“零距离”》被《光明日报》报道。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在广东省委教育工委考核中曾连续获评“好”的等次。
十、办学声誉
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办学定位
学校以“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将学校建设成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以农学、工学为发展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定位,着力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合作发展”四大发展战略,坚持扎根韶关、立足粤北、服务广东、辐射港澳、面向全国,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0多万人。
二、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总面积2571亩。校本部有韶乐园(主校区)、韩家山、黄田坝等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89.9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93万册。学校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及多个国家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62万人,成人教育学生0.5万人。开设有文、理、工、农、法、管理、艺术、教育、经济、历史、医等11个学科门类,17个二级学院,71个本科专业。
三、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607人,正高级职称129人、副高级职称345人,博士607 人、硕士803人。现有国家督学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10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项目1人。
四、教育教学
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通过IEET认证专业3个、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3门。 拥有省级产业学院4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2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3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院校。学校获全国对分课堂示范校、教育部“2020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获批“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单位。
五、学科科研
学校重点打造教师教育、现代农业、机电装备、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等契合地方发展需要的五大特色学科专业群。有5个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6个市校共建重点(培育)学科、22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构建了“省、市校共建、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建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30个(含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8个。建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近五年,新增纵向科研项目170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新增243项。
六、人才培养
近五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2595项,其中国家级621项,连续3年进入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前100强。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突破10%,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5%左右。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2项、铜奖2项,获省决赛金奖4项、银奖7项;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乡村振兴专题赛企业组金奖;4名学生荣登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榜。学校成功获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首家创新创业对分教研基地”。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七、服务地方
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韶关、清远建设8个教师教育实践创新基地(含2个省级基地),为韶关三区七县全部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县”验收作出积极贡献。与150余个地方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获得产学研合作项目604项,项目经费1.05亿元。探索建立“科技小院”“星火科技服务平台”“蝴蝶兰植物工厂”等高科技助农发展新模式广泛获得好评。充分发挥省市各级人文社科平台(基地)作用,积极开展地方立法研究及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工作。华南教育历史研究工作被《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等媒体广泛报道,多次得到省市领导及关部门充分肯定。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教育部列为内地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高校,被省侨办列为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先后与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50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培养、交流生、交换生、短期研修、短期艺术实践、本升硕等项目36项。每年招收长短期外籍专家教师20多名,每年有100多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
九、党建引领
学校获批1个国家级、11个省级党建示范创建单位。实现“规范化设置管理全覆盖、党员评星定级量化管理全覆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配备全覆盖、党建活动阵地全覆盖”。近年来,获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省级党建课题立项19项,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54项;“百千万”工程和华南教育历史“五平台一精品课”党性教育多维新矩阵两个省级党建品牌建设持续深化,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案例《韶关学院:打造社区党建“红磁场” 实现铸魂育人“零距离”》被《光明日报》报道。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在广东省委教育工委考核中曾连续获评“好”的等次。
十、办学声誉
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奖学金设置
韶关学院奖助贷免资助育人体系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相关规定执行,每年的各类学生资助经费约4000万元。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读期间可申请最高限额为16000元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免利息,毕业后还本息;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或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岗位约1200个,目前薪酬为16.1元/小时。
(2)政府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服兵役学生国家补偿资助、广东新生助学金等,资助名额6000个左右,资助金额2000-8000元/人/学年;广东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大学生海外研学资助,约20000元/人;
(3)社会奖助学金:香港石景宜刘紫英伉俪助学金、镇泰奖学金、雷为有奖学金、黎灿助学金、邓安堂助学金等,资助名额300个左右,资助金额为1000-10000元/人/学年。
(4)校内奖助学金:校内综合素质奖学金:一二三等优秀奖学金,优秀毕业生、考研优秀奖、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师范综合技能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奖励名额2000个左右,奖励金额200-3000元/人。发展型资助:学生核心技能提升促进计划、“红色传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内研修资助、西部(山区)计划志愿者资助、援藏支教大学生志愿者资助等,奖励名额约1000人,资助金额200-4000元/人/学年。
(5)学校还设有学生创新创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资助、学生境内外学习交流实践研修资助等专项发展型资助项目,由相关部门负责评选实施,资助经费500-30000元/人。
困难生资助办法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以至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1、在校期间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最高贷款每学年人民币8000元。2、优先安排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岗位,现有勤工助学岗位600个。
学校食堂
学校宿舍
新生住宿收费标准根据学校安排的宿舍等级收费。近年来,学校引资兴建了大批学生公寓,公寓内有专人负责安全、卫生等管理工作,提供完善、优质的生活服务。室内设施包括空调、太阳能热水器或电热水器、组合家具(包括电脑台、个人衣柜等)、电话、计算机网络端口、卫生间、阳台(一个)等。
住宿费收费标准:校本部900-2300元/年;医学院900-950元/年。
住宿费收费标准:校本部900-2300元/年;医学院900-950元/年。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