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始建于1948年,建校70多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35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现设23个学院,建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学校每年本科招生专业70个左右,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国际学生380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300余人,其中教授385人,副教授88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418人。现有全职院士5人,双聘院士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1人,泰山学者攀登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7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0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7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17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建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5个(其中,高峰学科1个、优势特色学科3个、高水平培育学科1个),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省一流培育建设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14个;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9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引智基地、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研究平台64个。
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依托专业6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专业11个,师范类二级认证专业3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16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9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专业(群)5个,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3个。8个师范类专业纳入教育部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范围,入选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试点院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112门。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6个,1人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山东省一流教材12部,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9项,山东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7个,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8门。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科创赛事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333项,其中国家一等奖408项、二等奖1147项。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4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851项,省部级项目184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8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5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292项。学术论文被SCI、EI、SSCI、CSSCI收录14137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318部。主办《中国粉体技术》、《济南大学学报》等2种学术期刊,《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CSSCI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扩大与海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为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通过高校,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立项实施单位;在金融学、机械工程、网络工程、环境工程4个专业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举办双学位、交换生、本硕连读、博士联培等多种形式的校际合作培育及出国留学项目,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建有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3个、山东省国际合作研究基地1个,先后获批国家级引智项目2个,省级引智项目5个,在刚果(布)建有孔子学院1所,成立有冰岛研究中心和非洲法语区研究中心、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等3个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
学校校园占地2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0.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及电子文献800余万种册,中外现刊及电子期刊3万余种。
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设创新性、国际化、有特色的世界高水平大学。
学校始建于1948年,建校70多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35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现设23个学院,建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学校每年本科招生专业70个左右,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国际学生380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300余人,其中教授385人,副教授88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418人。现有全职院士5人,双聘院士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1人,泰山学者攀登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7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0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7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17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建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5个(其中,高峰学科1个、优势特色学科3个、高水平培育学科1个),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省一流培育建设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14个;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9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引智基地、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研究平台64个。
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依托专业6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专业11个,师范类二级认证专业3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16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9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专业(群)5个,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3个。8个师范类专业纳入教育部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范围,入选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试点院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112门。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6个,1人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山东省一流教材12部,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9项,山东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7个,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8门。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科创赛事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333项,其中国家一等奖408项、二等奖1147项。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4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851项,省部级项目184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8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5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292项。学术论文被SCI、EI、SSCI、CSSCI收录14137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318部。主办《中国粉体技术》、《济南大学学报》等2种学术期刊,《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CSSCI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扩大与海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为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通过高校,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立项实施单位;在金融学、机械工程、网络工程、环境工程4个专业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举办双学位、交换生、本硕连读、博士联培等多种形式的校际合作培育及出国留学项目,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建有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3个、山东省国际合作研究基地1个,先后获批国家级引智项目2个,省级引智项目5个,在刚果(布)建有孔子学院1所,成立有冰岛研究中心和非洲法语区研究中心、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等3个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
学校校园占地2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0.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及电子文献800余万种册,中外现刊及电子期刊3万余种。
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设创新性、国际化、有特色的世界高水平大学。
奖学金设置
为激励学生、树立典型,学校设有多层面的奖学金,对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或者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社会工作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一)学校设立的奖学金1.济南大学“宋健奖学金”。为奖励在校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健博士在学校60周年校庆之际,捐出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设立济南大学“宋健奖学金”,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宋健奖学金至今已评选五届,57名同学获此殊荣,奖励金额达47万元。2.济南大学本科生奖学金。济南大学本科生奖学金面向所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依据综合测评成绩确定不同的等级,以班级为单位每学年评定一次,比例为在校生的22%。七年来,共有45772名学生获得济南大学本科生奖学金,金额达3149.86万元。(二)国家及省政府设立的奖学金品学兼优的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七年来,共有592名学生获得国家及省政府奖学金,奖励金额达442.8万元。1.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2.省政府奖学金。由山东省政府出资设立,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3.国家励志奖学金。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可以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七年来,我校共有6603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金额达3301.5万元。4.省政府励志奖学金。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山东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按每生每年5000元的标准,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14年,我校共有219名学生获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金额达109.5万元。(三)社会类奖学金我校目前设立的本科生社会类奖学金项目有:中创软件奖学金、嘉宏伟业奖学金、北新建材奖学金、“锋泾集团”奖学金、易来泰奖学金、济南四建奖学金、海汇优秀学业奖学金等。六年来,共有1853名学生获各种社会类奖学金,奖励金额达334.4万元。
困难生资助办法
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资助困难学生,在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目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合理消费的生活需求。(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信用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学生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申请办理的助学贷款。学校高度重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认真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就学问题。2008年至2014年,学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发放学生17805人,发放贷款金额9018.74万元。2014年录取的新生入学前可向当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局或教体局)咨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并办理相关手续。(二)绿色通道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搭建“绿色通道”,保证了新生入学畅通无阻,确保全部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新生入学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确定不同资助方式。(三)各类资助项目1.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比例为在校生的14%。我校资助标准分为三档,分别为每人2000元、3000元、4000元。七年来,我校共有30764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达4904万元。2.校内勤工助学金。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困难的同时,为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学校坚持“设岗合理、管理规范、流程科学,责任明确”的原则,实行校内勤工助学制度。3.特殊困难补助。为确保学生在遇到疾病、灾害、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时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学校通过设立特殊困难补助的方式,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以解燃眉之急。4.毕业生求职补贴。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求职中的经济压力,学校执行上级政策为部分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5.辅导员家访。自2009年开始,学校连年划拨专项经费,利用寒假时间走访慰问困难学生家庭,积极探索和建立以家访为主体、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资助育人新模式。七年来,学校共计有教师1281人次参与家访活动,累计走访特困学生家庭1747个。6.新疆少数民族困难学生补贴、内高班毕业生师范类学费补助、西藏免补专业学生补助。学校关心、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认真执行相关资助政策,让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氛围,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爱,更加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7.社会类助学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知名校友、各界人士把关注目光投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纷纷来我校设立助学金。我校目前设立的本科生社会类助学金项目有:“同心·光彩助学行动”资助金、天承助学金、学淑助学金、春蕾女大学生资助金、“心·港湾”慈善助学金、济南市环保产业助学金、海可工贸助学金等。七年来,有96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社会类助学金,资助金额达291.2万元。
学校食堂
学校共有七个食堂(六、七食堂位于舜耕校区),建筑面积32700平方米,餐位近10000个,为全校近35000余名师生的饮食、学生洗浴、开水供应提供保障工作。学校在主校区第一食堂设有独立的民族餐厅,在舜耕校区第六食堂设有民族窗口,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就餐。
学校宿舍
学校现有学生公寓38栋,面积275000余平方米,可以容纳37000余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