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1960年,学校经国家批准创办于福建泉州,首任校长为廖承志。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1996年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2006年厦门校区启用。2018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
学校于1980年成立董事会,庄希泉、胡平、黄长溪、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王刚先后担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名誉董事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
学校在泉州、厦门分别设有校区,现有28个学院;11个学科门类,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福建省一流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环境/生态学与社会科学2个学科进入前1%。有68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专业通过国际国内专业认证。
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7880人,研究生7706人,在校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8388人。现有教职工2964人。在1748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57%,具有博士学位者占69%,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4%。有院士、国家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百余名,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支高水平团队。
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教研室、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100余个,是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基地。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并在《自然》《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35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个)
27880 本科生(人)
7706 研究生(人)
8388 境外学生(人)
2964 教职工(人)
28 学院(个)
10 一级学科博士点(个)
26 一级学科硕士点(个)
25 专业学位硕士点(个)
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民间外宣和民间华文教育,与全球570多所华校开展合作,已连续举办18期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师生团队制发短视频2300多期,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搭建智库平台,成立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研究院、台湾研究中心等机构。
学校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28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在全球设有148个办事或招生机构。与福建省8个设区市和重庆市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定点帮扶贵州黔西南试验区、甘肃积石山县。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侨立校、为侨服务,弘扬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争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1960年,学校经国家批准创办于福建泉州,首任校长为廖承志。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1996年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2006年厦门校区启用。2018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
学校于1980年成立董事会,庄希泉、胡平、黄长溪、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王刚先后担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名誉董事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
学校在泉州、厦门分别设有校区,现有28个学院;11个学科门类,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福建省一流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环境/生态学与社会科学2个学科进入前1%。有68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专业通过国际国内专业认证。
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7880人,研究生7706人,在校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8388人。现有教职工2964人。在1748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57%,具有博士学位者占69%,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4%。有院士、国家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百余名,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支高水平团队。
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教研室、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100余个,是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基地。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并在《自然》《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35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个)
27880 本科生(人)
7706 研究生(人)
8388 境外学生(人)
2964 教职工(人)
28 学院(个)
10 一级学科博士点(个)
26 一级学科硕士点(个)
25 专业学位硕士点(个)
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民间外宣和民间华文教育,与全球570多所华校开展合作,已连续举办18期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师生团队制发短视频2300多期,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搭建智库平台,成立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研究院、台湾研究中心等机构。
学校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28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在全球设有148个办事或招生机构。与福建省8个设区市和重庆市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定点帮扶贵州黔西南试验区、甘肃积石山县。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侨立校、为侨服务,弘扬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争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奖学金设置
问:你校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有哪些奖励措施?对于贫困学生,又有哪些支持政策呢?答: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还提供各类奖学金十余项,涵盖国家级、校级、学院级和社会捐赠四大类,每年奖励总额达千万元,获奖面近5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阳光成长计划,通过奖、困、补、助、勤等一揽子资助方案,顺利完成学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陈进强贷学金,最高贷款额度可达8000元/年。(2)学校提供助学金和困难补助,其中每年由国家提供的助学金以及学校设立的各项困难补助总金额达1500万元,占学生数25%左右。(3)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近600个,每月工资最高可达640元,帮助学生解决部分生活费问题。(4)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刻苦学习获得各类奖学金,帮助其解决学费及日常生活费问题。
困难生资助办法
问:你校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有哪些奖励措施?对于贫困学生,又有哪些支持政策呢? 答: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还提供各类奖学金十余项,涵盖国家级、校级、学院级和社会捐赠四大类,每年奖励总额达千万元,获奖面近5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阳光成长计划,通过奖、困、补、助、勤等一揽子资助方案,顺利完成学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陈进强贷学金,最高贷款额度可达8000元/年。(2)学校提供助学金和困难补助,其中每年由国家提供的助学金以及学校设立的各项困难补助总金额达1500万元,占学生数25%左右。(3)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近600个,每月工资最高可达640元,帮助学生解决部分生活费问题。(4)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刻苦学习获得各类奖学金,帮助其解决学费及日常生活费问题。
学校食堂
学校目前共有15个食堂,菜系多,品种丰富,价格适中,可以较好满足学生不同的就餐需求,华侨大学的食堂一直是全国高校中办得较好的食堂之一。我校厦门校区紫荆二餐厅获“2016年度中国百家好食堂”称号,紫荆一餐厅也获“2017年度中国百家好食堂”称号。
学校宿舍
【住宿方面】学生宿舍均免费提供开水供应。学生公寓全部配置了独立浴室、空调,24小时不断网、不断电,同时,我们学校多数的教室也有空调。
泉州校区学生住宿有多种房型可选,以六人公寓为主,有部分四人公寓和普通宿舍等,全部安装空调。
厦门校区有四人间和六人间学生公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一新生入住龙舟池校区为4人间学生公寓。
泉州校区学生住宿有多种房型可选,以六人公寓为主,有部分四人公寓和普通宿舍等,全部安装空调。
厦门校区有四人间和六人间学生公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一新生入住龙舟池校区为4人间学生公寓。